快速发布求购| | | | | 加微群|
关注我们
本站客户服务

线上客服更便捷

仪表网官微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|
客户端
仪表APP

安卓版

仪表手机版

手机访问更快捷

仪表小程序

更多流量 更易传播


您现在的位置:仪表网>分析仪器网>技术列表>蝗虫捕捉器田间验证报告

蝗虫捕捉器田间验证报告

2025年04月23日 16:02:55 人气: 68 来源: 山东博科仪器有限公司

  【BK-HC1】山东博科仪器团结、拼搏、务实,共创企业美好明天。

  蝗虫捕捉器田间验证报告

  一、验证背景与目标

  为评估新型蝗虫捕捉器在田间环境中的实际效果,本次验证选择内蒙古草原、华北平原及云南边境等典型蝗虫易发区域,设置12个监测点,覆盖不同气候与植被类型。验证目标包括捕捉效率、环境适应性、数据准确性及操作便捷性四个维度。

  二、验证方法与设备

  设备参数:捕捉器采用双层诱捕结构,外层为可调节孔径的网状通道,内层为粘性诱捕板,支持太阳能供电与4G数据传输。

  对照组设置:每个监测点同时部署传统人工扫网法与捕捉器,对比单位时间(24小时)内蝗虫捕获量。

  环境监测:同步记录温度、湿度、风速等环境参数,分析其与捕捉效率的相关性。

  三、验证结果

  捕捉效率:在华北平原(蝗虫密度30-50只/㎡)的监测点,捕捉器日均捕获量达120只,较人工扫网法提升2.5倍;在云南边境(蝗虫密度>80只/㎡)的高密度区域,日均捕获量突破300只,效率提升4倍。

  环境适应性:内蒙古草原监测点数据显示,设备在-10℃至40℃环境下运行稳定,太阳能供电续航时间超过7天;云南边境监测点验证其防雨性能,连续3天暴雨后仍正常工作。

  数据准确性:通过对比捕捉器数据与人工计数结果,误差率<8%,满足监测需求。其中,粘性诱捕板捕获的蝗虫完整度达95%,便于后续分类鉴定。

  操作便捷性:设备支持远程参数调整与固件升级,维护人员通过手机APP即可完成操作。单次更换粘性诱捕板耗时<5分钟,较传统方法节省80%的人力成本。

  四、典型案例分析

  在内蒙古草原某监测点,7月20日捕捉器数据显示蝗虫密度骤增(从15只/㎡升至60只/㎡),同时环境参数显示当日温度达38℃、湿度<30%。结合历史数据,系统预测该区域存在蝗虫迁飞风险。经实地核查,发现周边10公里范围内多个监测点同步出现密度上升,验证了捕捉器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。

  五、问题与改进建议

  高密度区域堵塞:在云南边境高密度监测点,捕捉器曾因蝗虫堵塞网状通道导致效率下降。建议优化孔径设计,或增加自动清理功能。

  夜间诱捕效果:内蒙古草原夜间监测数据显示,捕捉效率较白天下降40%。可考虑增加紫外光源,提升夜间诱捕效果。

  数据传输稳定性:部分偏远地区存在4G信号弱的问题,导致数据延迟。建议增加LoRa或NB-IoT通信模块作为备份。

  六、结论

  本次验证表明,新型蝗虫捕捉器在捕捉效率、环境适应性与数据准确性方面均优于传统方法,尤其在蝗虫高密度区域。后续需针对高密度堵塞、夜间诱捕及数据传输等问题进行优化,以进一步提升设备性能。

  本报告数据基于3个月田间实测,后续将持续跟踪设备长期运行表现,为农业灾害防控提供技术支持。


关键词: 蝗虫捕捉器,蝗虫
全年征稿/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:ybzhan@qq.com
版权与免责声明
1、凡本网注明"来源:仪表网"的所有作品,版权均属于仪表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"来源:仪表网"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3、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4、合作、投稿、转载授权等相关事宜,请联系本网。

企业推荐

更多
联系我们

客服热线: 0571-87759942

加盟热线: 0571-87756399

媒体合作: 0571-87759945

投诉热线: 0571-87759942

关注我们
  • 下载仪表站APP

  • Ybzhan手机版

  • Ybzhan公众号

  • Ybzhan小程序